藍海億觀網2025年07月10日 0
“2025年亞馬遜Prime Day于7月8日正式拉開帷幕,盡管Adobe Analytics預測今年美國電商銷售額將創下歷史新高,達到238億美元,但首日銷售表現卻略顯疲軟。”
賣家們在“更低價”的內卷中掙扎,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本文將深入探討Prime Day首日遇冷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市場趨勢。
一、Prime Day首日:銷售疲軟的背后
根據亞馬遜官方消息,2025年Prime Day從7月8日持續至7月11日,首次延長至四天。盡管高價值商品如電子產品、家電和運動器材成為消費者的普遍選擇,但大促首日的銷售表現卻不如預期。
銷售數據
Momentum Commerce數據顯示,2025年Prime Day前四小時,美國市場銷售額相比去年下降了近14%。
分析認為,活動促銷延長至四天,使得消費支出更分散,是大促開局表現疲軟的主要原因。
賣家反饋
美國站、歐洲站賣家表示,大促首日銷量雖較平時有所增長,但表現不及去年同期。
日本站賣家由于活動分為早鳥期和正式活動期,進一步拉長促銷時間,首日表現較為沉寂。
二、賣家“更低價”內卷:利潤空間的壓縮
在Prime Day首日,賣家們紛紛祭出“更低價”策略,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然而,這種內卷行為卻讓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
折扣力度
服裝產品平均降價24%,高于去年的20%。
電子產品平均折扣為22%,電視和家電類分別為17%和16%。
賣家困境
許多賣家表示,盡管銷量有所增長,但利潤卻在虧本邊緣瘋狂試探。
業內調查顯示,近四成賣家并未參與今年的Prime Day,而參與的大促首日訂單利潤不佳者高達六成。
社交平臺反饋
賣家們紛紛在社交平臺上吐槽:“爆單有什么用呢,不賺錢啊。”“活動最多就保本,還要控制廣告,能不賠就不錯了。”
三、三重壓力:關稅政策、低價平臺、活動期延長
Prime Day首日遇冷并非偶然,背后有三重壓力疊加,導致賣家們在“更低價”的內卷中掙扎。
關稅政策
關稅政策顛覆消費購物決策,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本土品牌規避關稅成本。
Akeneo調查顯示,超過80%的消費者的購物決策因素發生了轉變,89%受訪者表示在網購時會考慮商品的產地。
低價平臺
亞馬遜主打低價導向的Amazon Haul加入Prime Day活動,首日全系列商品價格大幅直降40%。
Temu、沃爾瑪、TikTok Shop等平臺也推出大促活動,倒逼賣家陷入“沒有最低,只有更低”的內卷循環。
活動期延長
四天超長促銷雖能刺激平臺更多的預期銷售額,卻大幅增加了賣家的運營成本。
廣告競價白熱化、活動報名費、折扣深度要求等都成為了賣家頭疼的難題。
四、未來展望:價格血戰中的利潤保衛戰
盡管Prime Day首日表現疲軟,但這場長達96小時的大促戰役才剛剛拉開序幕。賣家們若能在價格血戰中保全利潤底線,在數據洪流中捕捉需求變遷,或將在年終旺季迎來真正的豐收季。
應對策略
優化供應鏈: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,降低運營成本,提高利潤空間。
精準營銷:利用數據分析,精準定位目標客戶,提高廣告投放效率。
產品差異化:通過產品差異化,提升產品附加值,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。
Prime Day首日遇冷,賣家們在“更低價”的內卷中掙扎,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。然而,這場價格血戰也為賣家們提供了反思和調整的機會。通過優化供應鏈、精準營銷和產品差異化,賣家們有望在年終旺季迎來真正的豐收季。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0-02-06
藍海億觀網2021-04-20
藍海億觀網2021-09-16
藍海億觀網2020-05-15
藍海億觀網2020-07-14
藍海億觀網2020-02-26
藍海億觀網2019-11-11
藍海億觀網2025-07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