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3年05月15日 0
“亞馬遜動一個小手指頭,其能量傳遞到普通賣家身上,無異于一場大地震。”
亞馬遜動一個小手指頭,其能量傳遞到普通賣家身上,無異于一場大地震。
前陣子,亞馬遜在listing底下顯示“高退貨率”標簽(Frequently returned item)和“上個月銷量”(bought in last month),對許多賣家產生了直接影響。
亞馬遜在搜索框上也進行了重大調整。
在亞馬遜北美站PC端搜索關鍵詞時,搜索框底下會出現基于關鍵詞的細分選項,包括規格、細分種類、應用場景。最重要的是,還會顯示價格選項。
比如,在搜索框輸入“Shoes rack”(鞋架),底下會彈出根據“容納量”作為標準的推薦選項:“11雙以下”“ 12-13雙”“14-19雙”等。
點擊“ 14-19雙”的選項后,我們在搜索結果頁面上可以看到比較精準的推薦:可以容納“18雙”“16雙”“15雙”的鞋架。
同樣,在其他品類里,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情況。
在搜索框輸入“doll”,底部會出現根據“類型”和“適用人群”的推薦選項,包括“嬰兒玩具娃娃“”時尚玩具娃娃”“新生兒玩具娃娃”“學步兒童玩具娃娃”等。在“book”關鍵詞下,則自動推薦“書架”的各類尺寸選項。
我們嘗試著從品牌搜索維度去看看變化。當我們輸入“anker”這一品牌時,出現了安克創新旗下的耳機產品選項,主要是從“功能”或“應用場景”的維度來推薦的,包括“DJ Style” “ Flodable(可折疊)、“Light weight””Sport&Exercise”等。
最引人注目的是,出現了“價格選項”。比如,“phone”這一品類下,出現了不同范圍的“價格選項”,50美元以下、50-100美元、100-150美元等。
我們注意到,在不同時間進行搜索,同一類產品的“價格范圍”也會出現了差異,比如上一次搜索中出現的“最低價格帶”是“50美元以下”,而這一次搜索顯示的“最低價格帶”是“10美元以下”。
當然,不是輸入同一關鍵詞,都會顯示推薦選項,或者顯示完全相同分選項內容。
或許,亞馬遜的后臺還沒有完全準備好,尚需一點時間進行調整后,才能穩定地應用這一功能。
這一調整有幾個重大影響:
一、“價格選項”帶來的影響最大:消費者在購買某一產品時,基本會有一個“心理預算范圍”。在過往的搜索模式下,消費者不會第一時間找到想要的產品,而只能一個個listing去查看、對比、發現,最后找到符合自己預算的產品。
有時“心理預算”往往會“作廢”,因為消費者看到某款產品功能、外觀設計比較好,經常會突破自己的“心理預算范圍”,而最終選擇了更高價格的產品。
如今,亞馬遜搜索框很清晰地將價格范圍展示出來,消費者只需選擇自己心儀的“價格帶”,直接進入該范圍的產品頁面下單購買即可,一切非常簡單、直接,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賣家們通過“個性化設計”“ 特殊功能”“ 優美的品牌故事”等吸引顧客的機會。
在這種場景下,定價成為非常關鍵的因素,一旦不符合消費者的預期,會被直接過濾掉。
二、縮短消費者購買決策周期,淡化亞馬遜生態的“長尾屬性”:在過往的搜索模式下,亞馬遜有意營造一種“逛商場”的感覺,比如一個家住紐約的消費者要買一個“耳機”,但他對具體買一個什么樣的耳機其實也不是很清楚,因此傾向于在亞馬遜上“發現”不同類型的耳機,總之,先跟著感覺走。
在這種情況下,除了部分帶著很具體需求的購物者,大部分消費者會根據當時的“大致感覺”來購買。在這個過程中,產品的功能、顏色、外觀、設計、功能乃至A+頁面的風格等因素,都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。
比如,一個消費者在購買耳機時,發現某品牌旗下的耳機有一個特殊的設計,即其充電盒子上有一個LED顯示可能,可很清晰地看到充電量。該耳機售價為29美元,比周圍的耳機都更貴,但消費者可能看上了這個功能,接受了這個價格。
這就構成一個更加“長尾”的生態,各種類型、不同價格范圍的產品,都有可能被“逛商場”的消費者“發現”然后“購買”。
如今,亞馬遜搜索規則發生巨大變化,搜索框里直接展示了非常細分的“功能”“應用場景”“容量”“價格”等,為消費者更清晰地鎖定“產品范圍”,淡化“逛商城”的過程,極大地縮短他們的購物決策周期,讓他們即刻下單,快速結賬。
然而,正如上文所說,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賣家們通過“個性化設計”“ 特殊功能”“ 優美的品牌故事”等吸引顧客的機會。
比如上述要購買耳機的顧客,在新的搜索模式下,他可能只按照預算來選擇,點擊“20美元以下”搜索選項,那么,有可能他看不到那款帶有“LED充電顯示屏”的耳機了。
▲面對電商“新物種”的崛起,亞馬遜有點急了
亞馬遜改變搜索規則的做法,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乃至消滅亞馬遜曾經引以為傲的“長尾生態”,讓頭部賣家獲得更多的流量和訂單(這些頭部賣家可能是押中了某一個價格帶,或某一功能、顏色、尺寸等),好的更好,差的更差。
亞馬遜近期以來做出來的調整,無不在強化這一變化。
在前一陣子,亞馬遜產品頁面開始出現“高退貨率”標簽(Frequently returned item)。
該標簽的字體被加黑加粗,且在底下有一行小字,提示消費者“請查看該產品詳情和客戶評論”。這差不多在告訴人們:“購買此物有風險,請三思而后行。”
此外,也在前一陣子,亞馬遜在搜索結果頁上展示的“上個月銷量”(bought in last month)。
這意味著,退貨多的賣家會被“無情示眾”,銷量少的賣家,也會被“赤身曝光”,繼而訂單越來越小,日子越來越難過。
相反,退貨少,銷量多的賣家,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訂單,日子越來越好過。整個平臺上的馬太效應會越來明顯——“凡有的,要加倍給他,叫他多余;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”(出自圣經《新約·馬太福音》)。
在這種情況下,賣家將在一個更具“叢林特色的生態”里激烈搏殺,價格導向,銷量為王。
實際上,一個足夠“長尾”的生態,讓銷售不同產品的賣家,銷量較低的賣家,甚至是退貨率較高的部分賣家都有一碗飯吃,這種生態對于亞馬遜來說是比較健康的,其抵抗風險能力也比較高。
這或許是為什么亞馬遜一直堅持在頁面不直接顯示“銷量”“價格”等敏感要素的原因之一——尤其是不想讓賣家直接在價格層面上赤裸裸地搏殺。
如今,亞馬遜不顧那么多了,在頁面上進行重大調整,一切變得更簡單,更直接——顯示“高退貨”的賣家”,顯示各個listing的“上個月銷量”,在搜索框上提供“價格選項”等。
亞馬遜為何要這么做呢?
亞馬遜在電商“霸主”地位坐了許多年,其前端頁面、流量分配格局一直沒有特別重大的變化。
如今,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。
除了美國本土的沃爾瑪、家得寶、Esty等平臺的挑戰之外,來自中國的“出海四小龍”——SHEIN、TikTok、速賣通、Temu等對其形成了嚴峻的合圍之勢。
尤其是TikTok、SHEIN、Temu等“奇特物種”迅速崛起,病毒傳播般地快速占領市場,經常將亞馬遜App下載量拋在后面。
截至今年3月,在Temu App上,大約5000萬以上的注冊用戶在頻繁購物,每月成交額達到10億美元,接下來,母公司拼多多將投入200億元支持其快速擴張;在2022年,SHEIN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類App,連續8年的營收增速超過100%,其2025年的GMV目標設定為806億美元。
目前,這些對手的體量還相對較小,至少還要增長10-20倍以上,才能趕上亞馬遜的步伐。
然而,這些“新物種”的增長速度太快了,不得不讓亞馬遜警惕。
這些“新物種”洞察人性,打法簡單粗暴,低價格導向,集中優勢兵力,狂轟濫炸之后,迅速占據了大塊市場,哪里管什么“長尾生態還是不長尾生態”的。
圖/Temu 1分錢搶購專區
這種“簡單粗暴”打法帶來的裂變式增長,亞馬遜不可能沒有注意到。
作為一直穩坐釣魚臺的電商霸主,它現在似乎似乎有點急了。
因此,亞馬遜密集調整前端頁面結構和功能,一是提高用戶體驗,二是應對Temu、SHEIN等后起之秀的沖擊,不得不向赤裸裸的“價格搏殺”與“買后即走”的市場趨勢做出一些妥協。
不過,話說回來,搜索框的推薦選項推出后,到底有多少比例的用戶會選擇使用,尚不可知。因此,其直接的影響,還需要進一步評估。(億觀分析組)
如果本文對您有點幫助,請關注、點贊、星標、轉發。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4-23
藍海億觀網2021-03-29
藍海億觀網2020-12-31
藍海億觀網2020-08-05
藍海億觀網2021-01-14
藍海億觀網2022-05-12
藍海億觀網2021-04-28
藍海億觀網2024-11-14